当前目录
- 中国临床医学
- 2023年 第30卷 第2期
- 出刊日期:2023-04-25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临床医学类学术期刊。本刊创刊于1994年,1998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为双月刊,逢双月25日出版。
详细信息-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黄强,桑绍明,潘晓黎,钟春玖
- 2023 Vol.30(2):199-208[摘要](324)[PDF](61)HTML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鸟氨酸浓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认知功能下降的诊断价值
- 夏盈峰,伊弘元,金博茹,桑绍明,潘晓黎,费国强,程小芹
- 2023 Vol.30(2):209-214[摘要](146)[PDF](54)HTML
-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群全血硫胺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潘晓黎,程小芹,桑绍明,蔡雯雯,黄强,费国强
- 2023 Vol.30(2):215-220[摘要](191)[PDF](62)HTML
- 基于定量磁敏感图分析初诊早期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脑深部核团铁沉积特征
- 郭屹,连丹岚,金莉蓉,李远方,周颖,张泳,王剑
- 2023 Vol.30(2):221-228[摘要](135)[PDF](52)HTML
- 铁死亡抑制剂通过保护膜铁转运蛋白减轻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
- 张楷齐,吴晶魁,姜娜,林其圣,祝旭颖,李佳琳,邵兴华,杨渊婷,倪兆慧
- 2023 Vol.30(2):229-237[摘要](187)[PDF](47)HTML
- 胶质瘤发病相关蛋白1基因对香烟烟雾暴露小鼠肺部菌群的影响
- 朱文思,彭文,韩林晓,吴圆圆,周建
- 2023 Vol.30(2):238-244[摘要](140)[PDF](55)HTML
- 冠状窦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
- 代世摩,齐保振,魏兰芳,林佳雄,聂振宁,张春瑜,颜漳埔,葛均波
- 2023 Vol.30(2):245-250[摘要](196)[PDF](39)HTML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 李尚建,罗秀梅,陆志强,陈宁
- 2023 Vol.30(2):251-256[摘要](201)[PDF](61)HTML
- 环指蛋白157通过下调小凹蛋白-1表达参与ERK通路激活促进黑素瘤细胞增殖
- 邓心怡,高子煦,王璐,沈康杰,任明,杨杨,李建锐,张思敏,杨燕文,张勇,卫传元,顾建英
- 2023 Vol.30(2):257-264[摘要](140)[PDF](53)HTML
- 整合素α5β1表达下调参与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形成
- 薛明明,杨依霖,邢玲玉,徐斐翔,汪升,陈玉梅,陈斌,宋振举,姚晨玲,顾国嵘,童朝阳
- 2023 Vol.30(2):265-271[摘要](170)[PDF](44)HTML
- 靶向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对肝细胞癌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的影响
- 郭新坤,谌小春,郑苏苏,吴燕芳,谢晓莺,张博恒
- 2023 Vol.30(2):272-278[摘要](122)[PDF](42)HTML
- 基于特征性光谱的多光谱成像术中快速预测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浸润性成分的可行性分析
- 姚光宇,王群,范虹
- 2023 Vol.30(2):279-286[摘要](125)[PDF](43)HTML
- 新辅助化疗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与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比较
- 陆胜莲,彭小波,蔡圣芸
- 2023 Vol.30(2):287-292[摘要](95)[PDF](44)HTML
- 肿瘤患者血清脂质代谢与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 李许硕,杨志诚,王克,杨莹,何晓萍,邹欣,程韵枫,乔田奎,武多娇
- 2023 Vol.30(2):293-300[摘要](94)[PDF](60)HTML
- 钠离子通道1.8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发生的调控作用
- 齐保振,谢钟磊,沈冬丽,代世摩,张春瑜,林佳雄,刘少稳,聂振宁,周京敏,钱菊英,葛均波
- 2023 Vol.30(2):301-305[摘要](112)[PDF](58)HTML
- 血脂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残余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 裘齐宁,李晓烨,陈庆兴,叶岩荣
- 2023 Vol.30(2):306-311[摘要](84)[PDF](44)HTML
- 心脏血管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朱娜,葛晓雯,姚家美,刘亚岚,侯英勇
- 2023 Vol.30(2):312-316[摘要](94)[PDF](37)HTML
- 国际卵巢肿瘤分析简单规则联合糖类抗原125或人附睾蛋白4对女性附件肿块的诊断价值
- 程广文,丁红,朱宇莉,向礼兵,史庭燕,漆玖玲
- 2023 Vol.30(2):317-322[摘要](124)[PDF](37)HTML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合羟考酮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的有效性
- 王沛,田秋阳,方芳,仓静
- 2023 Vol.30(2):323-329[摘要](158)[PDF](49)HTML
- 不同七氟醚挥发罐起始浓度设定在中流量静吸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 王浩然,王迪,曹汉忠,王玲燕
- 2023 Vol.30(2):330-334[摘要](117)[PDF](42)HTML
- 肝细胞癌仑伐替尼耐药机制与新治疗策略
- 奇卓然,杜晓静,杨毕伟,曹鑫,夏景林
- 2023 Vol.30(2):335-342[摘要](130)[PDF](70)HTML
- 失眠症的声音治疗研究进展
- 刘明苏,丁晶,汪昕
- 2023 Vol.30(2):343-349[摘要](105)[PDF](47)HTML
- 生物节律在恶性肿瘤中的改变及作用
- 范晓彬,韩光,詹成,王群,李明
- 2023 Vol.30(2):350-356[摘要](75)[PDF](41)HTML
- 经尿道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 陆晓俊,秦盛斐,周铁
- 2023 Vol.30(2):357-363[摘要](112)[PDF](38)HTML
-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成人急性坏死性脑病1例报告
- 王京,张昱雯,苗俊杰,陈静,邵文琦,吴帅,丁晶,汪昕
- 2023 Vol.30(2):364-367[摘要](140)[PDF](52)HTML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临床诊疗实施建议
- 王妍,陈慧勇,林瑾仪,陈佳慧,周宇红,张英梅,张宏伟,朱玮,胡洁,赵刚,杨向东,杜世锁,李晓宇,施国明,崔洁,吴薇,李静,章箎,王聪,刘荣乐,李政,王春晖,程蕾蕾,葛均波
- 2023 Vol.30(2):368-391[摘要](200)[PDF](75)HTML
专题报道: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诊治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标准与规范
-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黄强,桑绍明,潘晓黎,钟春玖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高患病率将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由于A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限的AD治疗药物只能延缓病情进展,却无法逆转病程。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多个药物及非药物干预临床研究,对应的结果也相继披露。本文就近期开展的AD临床诊疗方法进行总结。
- 2023  Vol.  30(2):    199-208
    [摘要]324     [PDF]61HTML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鸟氨酸浓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认知功能下降的诊断价值
- 夏盈峰,伊弘元,金博茹,桑绍明,潘晓黎,费国强,程小芹
-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患者外周血鸟氨酸浓度的变化,分析其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量表的相关性以及对认知功能下降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26例经18F-AV45 PET确诊的AD患者(AD组)及30例社区同龄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外周血样本,使用试剂盒对血浆鸟氨酸浓度进行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血浆鸟氨酸浓度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血浆鸟氨酸浓度、年龄、性别对MMSE评分影响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血浆鸟氨酸浓度对认知功能下降的诊断价值。结果 AD组平均血浆鸟氨酸浓度为(458.55±17.90)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40.21±36.48)μmol/L, 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鸟氨酸浓度与MMSE评分正相关(r=0.437 9,P=0.000 7),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浆鸟氨酸浓度是MMSE评分的影响因素(β=0.202, P=0.001)。ROC曲线显示血浆鸟氨酸浓度诊断认知功能下降的最佳临界值为557.58 μmol/L,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88.5%。结论 AD患者血浆鸟氨酸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且与MMSE评分正相关,鸟氨酸浓度下降是MMSE评分降低的危险因素;血浆鸟氨酸浓度有助于诊断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
- 2023  Vol.  30(2):    209-214
    [摘要]146     [PDF]54HTML -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群全血硫胺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潘晓黎,程小芹,桑绍明,蔡雯雯,黄强,费国强
- 目的 分析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群全血硫胺素及其主要磷酸酯衍生物水平,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招募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某社区参加体检的2 330名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老年人群年龄、受教育年限、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等信息;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等血液学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全血二磷酸硫胺素(thiamine diphosphate, TDP)、单磷酸硫胺素(thiamine monophosphate, TMP)和游离硫胺素水平。构建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全血TDP、TMP和游离硫胺素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1 685名社区老年人,平均年龄(72.78±5.94)岁。其中男性747名,女性938名;全血TDP(115.22±25.30)nmol/L,TMP(7.93±5.80)nmol/L,游离硫胺素(3.53±3.31)nmol/L。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男性(β=3.304, 95%CI 0.099~6.509, P=0.043)、受教育年限(β=0.367, 95%CI 0.079~0.665, P=0.013)、BMI(β=0.520, 95%CI 0.123~0.916, P=0.010)、血红蛋白(β=0.435, 95%CI 0.330~0.540, P<0.001)、肌酐(β=-0.093, 95%CI-0.176~-0.010, P=0.028)与TDP水平显著相关;男性(β=1.818, 95%CI 1.067~2.569, P<0.001)、受教育年限(β= 0.137, 95%CI 0.069~0.204, P<0.001)、血红蛋白(β=0.082, 95%CI 0.058~0.107, P<0.001)、空腹血糖(β=-0.416, 95%CI-0.624~-0.208, P<0.001)、三酰甘油(β=-0.417, 95%CI -0.743~-0.092, P=0.012)与TMP水平显著相关;男性(β=0.944, 95%CI 0.513~1.375, P<0.001)、血红蛋白(β=-0.018, 95%CI -0.032~-0.004, P=0.014)、三酰甘油(β=-0.228, 95%CI -0.414~-0.042, P=0.016)、谷丙转氨酶(β=0.019, 95%CI 0.003~0.035, P=0.018)与游离硫胺素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全血硫胺素及其主要磷酸酯衍生物水平,其中男性、受教育年限、血红蛋白、BMI与TDP水平显著正相关。女性、低血红蛋白和BMI异常的社区老年人群应该预防硫胺素缺乏及相关疾病发生风险。
- 2023  Vol.  30(2):    215-220
    [摘要]191     [PDF]62HTML - 基于定量磁敏感图分析初诊早期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脑深部核团铁沉积特征
- 郭屹,连丹岚,金莉蓉,李远方,周颖,张泳,王剑
- 目的 采用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QSM)分析初诊未治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患者皮质下脑深部核团铁沉积特征,以及脑铁沉积与认知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初诊未治的PD患者34例,分为PD认知正常组(PD with normal cognition, PD-NC, n=22)和PD伴MCI组(PD-MCI, n=12),选择同时期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 HCs, n=25)。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信息和磁共振图像(包括QSM)。测量各组受试者QSM中黑质(substantia nigra, SN)、红核(red nucleus,RN)、壳核(putamen, PU)、齿状核(dentate nucleus,DN)、苍白球(globus pallidus, GP)和尾状核(caudate nucleus, CN)头的QSM值,比较各组受试者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s, ROI)的QSM值差异,进一步分析PD组中各ROI的QSM值与各认知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D-MCI组受试者双侧RN、SN、PU及左侧DN的QSM值较HCs组显著增加(P<0.05)。PD-MCI组受试者右侧RN和PU的QSM值较PD-NC组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D组双侧GP和PU的QSM值均与连线测试-A正相关(右侧GP:r=0.555, P=0.005; 左侧GP:r=0.470, P=0.020;右侧PU:r=0.479, P=0.018;左侧PU:r=0.430, P=0.036),右侧RN、左侧CN的QSM值与动物流畅性测验负相关(右侧RN:r=-0.457, P=0.025;左侧CN:r=-0.524, P=0.010),右侧PU的QSM值与Boston命名测验负相关(r=-0.445, P=0.03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右侧GP的QSM值对连线测试-A有显著影响(P=0.005)。结论 基于QSM技术发现PD-MCI存在脑深部核团的广泛铁异常沉积,且PD患者脑内铁异常沉积与注意力、语言功能受损相关,提示脑铁异常沉积可能参与了PD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
- 2023  Vol.  30(2):    221-228
    [摘要]135     [PDF]52HTML 论著
- 铁死亡抑制剂通过保护膜铁转运蛋白减轻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
- 张楷齐,吴晶魁,姜娜,林其圣,祝旭颖,李佳琳,邵兴华,杨渊婷,倪兆慧
- 目的 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构建脓毒症体内外模型,探讨铁死亡抑制剂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 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S-AKI)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随机分为 4组:对照组、LPS组、LPS+铁死亡抑制剂1(Ferrostatin-1, Fer-1)组和LPS+铁死亡抑制剂2(Deferoxamine, DFO)组,每组3只小鼠。LPS组小鼠腹腔注射LPS(15 mg/kg),铁死亡抑制剂组分别在LPS注射前30 min腹腔注射Fer-1(5 mg/kg)和DFO(100 mg/kg)。24 h后留取小鼠血液和肾脏标本进行肾功能和铁死亡相关标志物检测。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检测100 μg/mL LPS刺激后细胞活性和不稳定铁池、脂质过氧化变化情况。使用siRNA转染HK-2细胞敲低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 FPN)后检测铁死亡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肾脏病理损伤加重,铁死亡标志物显著增加,而铁死亡抑制剂组可明显缓解LPS诱导的肾脏功能和病理损伤,减少铁死亡表征。同时,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PS组体内外模型中FPN表达量均显著下调,使用siRNA沉默HK-2细胞FPN观察到铁死亡表征增加,说明FPN参与铁死亡损伤过程。qRT-PCR结果显示,FPN下调与肾脏铁调素水平升高相关。进一步检测发现LPS激活铁调素启动子IL-6/STAT3通路,而Fer-1与DFO可以抑制相关通路的激活,减少铁调素mRNA表达,避免FPN下调。结论 LPS可诱导FPN下调介导的铁死亡损伤,铁死亡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铁调素降解FPN在LPS诱导的S-AKI中发挥保护作用。
- 2023  Vol.  30(2):    229-237
    [摘要]187     [PDF]47HTML - 胶质瘤发病相关蛋白1基因对香烟烟雾暴露小鼠肺部菌群的影响
- 朱文思,彭文,韩林晓,吴圆圆,周建
- 目的 探讨胶质瘤发病相关蛋白1(GLI pathogenesis-related 1,GLIPR1)基因对香烟烟雾暴露小鼠的肺部菌群的影响。方法 通过被动吸入二手烟构建香烟烟雾暴露COPD小鼠模型,将C57BL/6小鼠和GLIPR1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对照组(WT组)、野生型香烟烟雾暴露组(WT_SMOKE组)、GLIPR1基因敲除对照组(GLIPR1组)和GLIPR1基因敲除香烟烟雾暴露组(GLIPR1_ SMOKE组)。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得出肺部菌群丰度及多样性信息;采用LEfSe分析各组小鼠肺部菌群的差异。结果 4组小鼠肺部微生物群β多样性差异显著(PANOSIM=0.003),4组小鼠肺部微生物群间存在28个差异菌属。进一步LEfSe分析提示,与WT组相比,WT_SMOKE组布劳特氏菌占比减少0.25%[线性判别式分析(LDA)评分=3.1367 log10,P=0.006]。GLIPR1_ SMOKE组双歧杆菌属(LDA评分=3.465 log10,P=0.042)和芽单胞杆菌门S0134_terrestrial_group(LDA评分=3.115 log10,P=0.041)丰度最高。结论 香烟烟雾暴露后,GLIPR1基因敲除小鼠的肺部菌群分布与野生型小鼠存在差异,其中以布劳特氏菌、双歧杆菌属和芽单胞杆菌门S0134_terrestrial_group差异最明显。
- 2023  Vol.  30(2):    238-244
    [摘要]140     [PDF]55HTML - 冠状窦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
- 代世摩,齐保振,魏兰芳,林佳雄,聂振宁,张春瑜,颜漳埔,葛均波
- 目的 总结冠状窦(coronary sinus, 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 AVNRT)的电生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消融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524例AVNR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AVNRT患者共16例,男性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6.6±11.4)岁。分析16例不典型AVNRT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和腔内心电图特点、诱发方式、鉴别诊断及射频消融策略。结果 16例CS呈偏心性激动的AVNRT患者的心电图均表现为RP间期>PR间期,P波在Ⅱ、Ⅲ、aVF导联中倒置;发作时12例患者房室传导比例为1∶1,4例患者为2∶1或3∶1;13例患者可以轻易通过心室拖带的方式进行鉴别,2例患者需要多次拖带才能成功,1例患者多次拖带下心房-心室(atrioventricular, VA)仍然分离;14例患者在右心房后间隔靠近三尖瓣环处成功消融,3例患者在CS内成功消融。结论 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AVNRT可以优先通过心室拖带进行鉴别诊断,多数患者采用常规的消融策略可以安全有效地治愈,而少部分患者需要在CS内进行消融。
- 2023  Vol.  30(2):    245-250
    [摘要]196     [PDF]39HTML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 李尚建,罗秀梅,陆志强,陈宁
-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304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正常尿酸组(NUA组,n=245)和高尿酸血症组(HUA组,n=59)。采用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β细胞功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结果 HUA组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NUA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EA)、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显著低于NUA组(P<0.05)。HUA组0-min胰岛素(I0)、2-min胰岛素(I2)、4-min胰岛素(I4)、6-min胰岛素(I6)、0-min C肽(CP0)、2-min C肽(CP2)、4-min C肽(CP4)、6-min C肽(CP6)、胰岛素增值(ΔI)、C肽增值(ΔCP)、胰岛素/血糖的增值(ΔI/G)、C肽/血糖的增值(ΔCP/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C肽曲线下面积均高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0-min血糖(G0)、2-min血糖(G2)、4-min血糖(G4)、6-min血糖(G6)均低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多个潜在影响因素后,血尿酸水平与精氨酸刺激试验下的ΔI显著正相关(β=0.029, 95%CI 0.002~0.056, P=0.035)。结论 T2DM患者合并高尿酸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较尿酸正常者更好,其血尿酸水平是胰岛β细胞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
- 2023  Vol.  30(2):    251-256
    [摘要]201     [PDF]61HTML - 环指蛋白157通过下调小凹蛋白-1表达参与ERK通路激活促进黑素瘤细胞增殖
- 邓心怡,高子煦,王璐,沈康杰,任明,杨杨,李建锐,张思敏,杨燕文,张勇,卫传元,顾建英
- 目的 探讨环指蛋白157(RING finger protein 157, RNF157)在黑素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RNF157过表达黑素瘤细胞株,小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敲减RNF157的黑素瘤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验证转染效果。采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NF157过表达黑素瘤细胞和敲减RNF157黑素瘤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RNF157过表达黑素瘤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结合质谱分析、蛋白质组学和泛素化组学,探究RNF157在ERK通路中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RNF157在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瘤旁组织(P<0.01)。qRT-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的RNF15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 1);si3转染效率最高,si3组的RNF15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RNF157过表达可促进黑素瘤细胞增殖,敲减RNF157抑制黑素瘤细胞增殖。进一步检测发现,RNF157过表达可以激活黑素瘤细胞的ERK通路。Co-IP结合质谱分析、蛋白质组学和泛素化组学结果显示,RNF157可结合小凹蛋白-1(caveolin-1,CAV1)并下调其表达水平,从而调控ERK通路。结论 RNF157可促进黑素瘤细胞的体内外增殖;在黑素瘤细胞中,RNF157可能通过结合并下调CAV1表达水平,参与细胞内ERK通路激活。
- 2023  Vol.  30(2):    257-264
    [摘要]140     [PDF]53HTML - 整合素α5β1表达下调参与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形成
- 薛明明,杨依霖,邢玲玉,徐斐翔,汪升,陈玉梅,陈斌,宋振举,姚晨玲,顾国嵘,童朝阳
-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5β1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AAAD)患者病变组织及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 HASMC)中的表达情况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AAD患者病变组织整合素α5β1、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rylated focal adhesion kinase, p-FAK)和Caspase 3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HASMC中整合素α5β1、p-FAK的表达。siRNA下调HASMC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HASMC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HASMC细胞凋亡。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AAAD患者病变组织整合素α5β1表达下降(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正常HASMC中,整合素α5β1和FAK定位于相同部位。转染siRNA下调整合素α5β1的表达后,HASMC增殖减少、凋亡增加(P<0.001),整合素α5β1及p-FAK蛋白的表达下调(P<0.001)。结论 AAAD患者病变组织整合素 α5β1/FAK信号通路表达抑制;体外抑制该信号通路可导致HASMC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
- 2023  Vol.  30(2):    265-271
    [摘要]170     [PDF]44HTML - 靶向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对肝细胞癌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的影响
- 郭新坤,谌小春,郑苏苏,吴燕芳,谢晓莺,张博恒
-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靶向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肝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125例接受靶向联合ICIs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cTnT水平变化分为cTnT正常组(cTnT<0.03 ng/mL,n=114)和cTnT升高组(cTnT≥0.03 ng/mL,n=11),分析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以及cTnT升高组患者cTnT升高前后的临床指标改变。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靶向联合ICIs治疗过程中cTnT升高发生率为8.8%(11/125),其中心肌炎的发生率为0.8%(1/125)。高龄、糖尿病史、心脏疾病史可能是cTnT升高的危险因素。11例患者cTnT升高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P=0.02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减小(P=0.013),白介素2受体水平显著增加(P=0.038)。结论 靶向联合ICIs治疗肝细胞癌可引起患者cTnT升高;监测cTnT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损伤,对预防药物相关的心脏不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 2023  Vol.  30(2):    272-278
    [摘要]122     [PDF]42HTML - 基于特征性光谱的多光谱成像术中快速预测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浸润性成分的可行性分析
- 姚光宇,王群,范虹
- 目的 采用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al imaging, MSI)技术分析肺腺癌肿瘤剖面和正常肺组织剖面的光谱特性差异,探讨其术中快速评估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浸润性成分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择2022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部CT诊断为肺磨玻璃结节的9例肺腺癌患者。通过对不同浸润性成分比例的肺腺癌及癌周正常肺组织剖面进行MSI,探讨不同浸润性成分比例的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的不同特征性光谱改变。结果 肺腺癌和正常肺组织剖面反射光谱特性曲线显示,肺腺癌相对于正常肺组织在血红蛋白3个特征吸收峰(420 nm、540 nm、580 nm)附近产生了特征性的三峰升高,并在450~510 nm处呈现特征性抬高。随着浸润性成分的增加,肺腺癌剖面相对于正常肺组织剖面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增加。以正常肺组织为基准绘制的肺腺癌剖面反射光谱特性比值曲线出现逐渐增长的3个比值峰,且3个比值峰的相对高度可以反映肿瘤浸润性成分的含量。结论 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肿瘤剖面相对正常肺组织剖面具有特征性的光谱改变,对特征性光谱改变量化可快速预测肺腺癌病灶中浸润性成分的比例。
- 2023  Vol.  30(2):    279-286
    [摘要]125     [PDF]43HTML 短篇论著
- 新辅助化疗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与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比较
- 陆胜莲,彭小波,蔡圣芸
- 目的 比较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 IDS)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rimary debulking surgery, PDS)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FIGO)分期ⅢC~Ⅳ期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24例,分为PDS联合化疗组(P组,n=72)和NACT-IDS联合化疗组(NI组,n=5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完整切除率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结果 NI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P组患者(P<0.001),NI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显著少于P组患者(P<0.05)。NI组R0切除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组(84.60% vs 25.00%,P<0.001)。NI组与P组患者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2 d和1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NI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肠梗阻、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3.85% vs 11.11%,P=0.037)。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NI组与P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2.5个月和1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卵巢癌患者使用NACT-IDS联合化疗较PDS联合化疗有更高的肿瘤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2023  Vol.  30(2):    287-292
    [摘要]95     [PDF]44HTML - 肿瘤患者血清脂质代谢与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 李许硕,杨志诚,王克,杨莹,何晓萍,邹欣,程韵枫,乔田奎,武多娇
-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血清脂质代谢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肿瘤科就诊的214例肿瘤患者为研究组,105例非肿瘤人群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LC-MS)技术对两组人群血清进行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筛选出差异脂质分子。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免疫细胞含量、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差异脂质分子与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37个差异代谢产物,包括磷脂酰胆碱(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磷脂酰乙醇胺(PE)、胆固醇酯(CE)、二酰甘油(DAG)、鞘磷脂(SM)和三酰甘油(TAG)。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患者血清中PC、PE、CE、DAG、SM和TAG类脂质分子与中央记忆CD8+T细胞、Th2细胞、调节性T细胞、记忆调节性T细胞和CD16+NK细胞的数量正相关,与Th1细胞和幼稚调节性T细胞数量负相关。LPE类脂质分子则与效应CD8+T细胞和Th1细胞正相关,与Th2细胞负相关(P<0.05)。结论 肿瘤患者血清中PC和CE显著上调,LPE、PE、DAG、SM和TAG显著下调,这些脂质分子与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免疫细胞因子水平显著相关。
- 2023  Vol.  30(2):    293-300
    [摘要]94     [PDF]60HTML - 钠离子通道1.8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发生的调控作用
- 齐保振,谢钟磊,沈冬丽,代世摩,张春瑜,林佳雄,刘少稳,聂振宁,周京敏,钱菊英,葛均波
- 目的 探讨阻断心脏神经节丛(ganglionated plexi, GP)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8(NaV1.8)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12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A-803467组(NaV1.8阻断剂, n=6)及对照组(DMSO,n=6)。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A-803467组于4个主要GP表面多点注射A-803467(1 μmol/0.5 mL),对照组注射DMSO(1 μmol/0.5 mL)。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30 min、60 min及90 min,两组犬的窦性心率、心房有效不应期、心房易损窗口及心房颤动持续时长的变化情况;记录用药后10 min高频电刺激(20 Hz, 0.1 ms, 方波)右前GP引起的窦性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803467可提高窦性心率,显著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增宽心房易损窗口,延长心房颤动时长。此外,A-803467可抑制高频电刺激右前GP导致的窦性心率减慢。结论 阻断GP的NaV1.8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的诱发性。NaV1.8可调控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心脏GP的功能有关。
- 2023  Vol.  30(2):    301-305
    [摘要]112     [PDF]58HTML - 血脂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残余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 裘齐宁,李晓烨,陈庆兴,叶岩荣
- 目的 探讨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后,血脂水平对残余血小板反应性影响。方法 前瞻性招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NSTE-ACS患者335例。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前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术后维持剂量为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术后第3天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fibrin clot strength, MAADP)大于47 mm提示高残余血小板反应(high-residual platelet reactivity, HRPR)。HRPR组患者71例,non-HRPR组264例。比较两组患者间人口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血脂水平对患者残余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不同血脂水平的HRPR组与non-HRPR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总胆固醇(r=0.256, P<0.00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r=0.284,P< 0.001)均与MAADP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是HRP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09,95%CI 1.591~3.066,P<0.001)。生存曲线结果显示,HRPR合并LDL-C≥2.6 mmol/L患者1年内再发缺血性事件的比例较高。结论 NSTE-AC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LDL-C水平升高可增强血小板活性,进而导致缺血事件增加,提示对于此类患者,应延长双抗治疗时间。
- 2023  Vol.  30(2):    306-311
    [摘要]84     [PDF]44HTML - 心脏血管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朱娜,葛晓雯,姚家美,刘亚岚,侯英勇
- 目的 探讨原发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至2021年原发心脏血管瘤存档切片,整理相关病史资料、治疗经过,复习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随访。结果 共获得23例原发心脏血管瘤病例资料。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17~71岁。单发病灶22例,多发病灶1例。来源于心腔内10例,心脏表面13例。肿瘤最大径为1.0~11.3 cm。组织形态上,海绵状成分为主的血管瘤18例,毛细血管瘤成分为主的4例,另有一些少见细胞形态和生长模式。病灶均完整手术切除,随访时间8~88个月,患者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心脏血管瘤以单发为主,起病隐匿,常伴有心包积液,预后较好。组织学以海绵状形态为主,可出现少见细胞形态,有潜在误诊的风险。
- 2023  Vol.  30(2):    312-316
    [摘要]94     [PDF]37HTML - 国际卵巢肿瘤分析简单规则联合糖类抗原125或人附睾蛋白4对女性附件肿块的诊断价值
- 程广文,丁红,朱宇莉,向礼兵,史庭燕,漆玖玲
- 目的 探讨国际卵巢肿瘤分析(the International Ovarian Tumor Analysis,IOTA)的简单规则联合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或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 HE4)对女性附件区肿块的整体诊断性能。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行经腹部超声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64个可疑附件区肿块的女性患者140例。比较IOTA简单规则联合CA125或HE4对164个附件区肿块的诊断性能;对绝经前后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2种联合策略在绝经前后亚组中诊断性能的变化。结果 164个肿块中共有140个可使用IOTA简单规则,剩余24个判定为不确定性肿块。若将24个不确定性肿块均判定为恶性,灵敏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3% vs 97.5%),而特异度显著降低(89.4% vs 71.1%,P<0.05),约登(Youden)指数由0.87显著降低至0.69(P< 0.05);IOTA简单规则联合HE4与联合CA125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1% vs 96.3%),而前者特异度(90.4% vs 80.7%)和Youden指数(0.85 vs 0.77)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2种联合策略在绝经前后的诊断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OTA简单规则联合HE4对附件区肿块具有很好的诊断性能,较IOTA简单规则联合CA125诊断性能好,可帮助经验不丰富的检查者提高整体诊断性能。
- 2023  Vol.  30(2):    317-322
    [摘要]124     [PDF]37HTML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合羟考酮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的有效性
- 王沛,田秋阳,方芳,仓静
-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合羟考酮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后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 CRBD)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12月全身麻醉下行TURBT的男性患者135例,随机分为3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羟考酮组(O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合羟考酮组(LO组),每组45例。L组患者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润滑导尿管后行尿管置入术;O组常规使用水溶性润滑剂润滑导尿管,并在预计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羟考酮0.05 mg/kg;LO组患者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记录患者入苏醒室即刻(T1)、入室30 min(T2)、入室60 min(T3)CRBD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具体症状(“尿意”“疼痛”“憋胀”)的发生率。记录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共剔除12例患者,最终纳入统计123例。T1时刻,LO组中重度CRB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L组(P<0.017);T2时刻,LO组CRBD发生率显著低于L组(P<0.017)。LO组与O组相比,T1、T2、T3时刻CRB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T1时刻LO组“疼痛”发生率为7.1%,显著低于L组(41%;RR=5.744, 95%CI 1.810~18.203)和O组(28.6%;RR=4.000, 95%CI 1.216~ 13.157);LO组患者“憋胀”的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L组(46.2%;RR=2.769, 95%CI 1.300~5.900)和O组(38.1%;RR=2.286, 95%CI 1.049~4.978)。3组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接受TURBT的男性患者中,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羟考酮联合应用与单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相比,可以降低苏醒早期CRBD的发生率,并减轻患者“疼痛”“憋胀”的不适症状。
- 2023  Vol.  30(2):    323-329
    [摘要]158     [PDF]49HTML - 不同七氟醚挥发罐起始浓度设定在中流量静吸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 王浩然,王迪,曹汉忠,王玲燕
-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中,不同七氟醚挥发罐起始浓度(Fd)设定对吸入麻醉药“洗入”时间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南通市肿瘤医院行盆、腹腔手术的患者8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依据不同Fd,将患者随机分为高浓度组(H组, n=40)和低浓度组(L组, n=40)。静脉麻醉诱导后,开启七氟醚挥发罐,调节新鲜气体流量(fresh gas flow, FGF)为2 L/min,根据不同年龄下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分别将H组和L组Fd调节至3 MAC和2 MAC。记录两组患者开启七氟醚挥发罐(T1)及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达到0.7 MAC(T2)时的BIS值、体温、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洗入”时间(T1至T2的时间)以及挥发罐调节次数。结果 H组患者“洗入”时间为(102.8±8.6)s,与L组相比显著缩短[(198.0±16.4)s,P=0.010]。两组患者T1、T2时间点的MAP、HR、体温、PETCO2及BI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组与H组患者累计调节挥发罐次数[(3.6±0.3)次vs(3.4±0.3)次]和七氟醚平均消耗量(11.95 mL/h vs 12.02 mL/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中,七氟醚Fd设定为3 MAC和2 MAC都可以在静脉麻醉药物作用未消退前,使患者CETSev达到0.7 MAC,从而满足手术需要。若要缩短七氟醚的“洗入”时间,挥发罐浓度设定为3 MAC是不错的选择。
- 2023  Vol.  30(2):    330-334
    [摘要]117     [PDF]42HTML 综述
- 肝细胞癌仑伐替尼耐药机制与新治疗策略
- 奇卓然,杜晓静,杨毕伟,曹鑫,夏景林
- 仑伐替尼是继索拉非尼之后FDA首次批准的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一线用药,临床研究显示其疗效与索拉非尼相当,并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然而,伴随仑伐替尼的大规模使用,近年来其临床耐药问题也引起高度关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激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FGFR1)过表达及HCC中肿瘤干细胞出现等为仑伐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面对仑伐替尼耐药,一些创新性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如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经临床试验证实具有良好疗效,成为新兴的HCC治疗策略。本文总结了近年关于仑伐替尼耐药机制及创新性应对策略的研究成果,为HCC患者进行仑伐替尼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 2023  Vol.  30(2):    335-342
    [摘要]130     [PDF]70HTML - 失眠症的声音治疗研究进展
- 刘明苏,丁晶,汪昕
- 失眠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声学刺激技术因其安全的、非侵入性的、可闭环自动化、可家庭化的特点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主要阐述针对失眠症的声音治疗,如音乐治疗、噪声治疗的研究进展,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无创调控新方式。
- 2023  Vol.  30(2):    343-349
    [摘要]105     [PDF]47HTML - 生物节律在恶性肿瘤中的改变及作用
- 范晓彬,韩光,詹成,王群,李明
- 生物节律对机体的生理、代谢和行为具有广泛而重要的调控作用。生物节律的形成是生命体在进化过程中与地球环境相适应的结果,由此形成以地球自转为周期的自主振荡模式。目前已在多种正常细胞中发现由生物节律基因调控的关键基因转录和表达,而这种调控也在肿瘤细胞的形成和进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关于生物节律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之间相互联系和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基于生物节律的个性化、精准化肿瘤治疗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 2023  Vol.  30(2):    350-356
    [摘要]75     [PDF]41HTML - 经尿道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 陆晓俊,秦盛斐,周铁
-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激光剜除术是目前治疗BPH的标准术式,然而,术后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并发短期或长期尿失禁,影响其生活质量。术前患有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 DO)或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糖尿病、前列腺体积增大、膜性尿道长度(membranous urethral length, MUL)短、肥胖、括约肌损伤等因素可能增加术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尿流动力学(urodynamics, UDS)检查是目前评估术后尿失禁原因的重要手段。药物治疗、盆底运动和电刺激有助于提高术后尿失禁的治愈率。手术治疗如膀胱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BYX-A)、可调式吊带系统、可调节植入球囊、人工尿道括约肌等可以缓解术后尿失禁,但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其治疗效果。
- 2023  Vol.  30(2):    357-363
    [摘要]112     [PDF]38HTML 病例报告
-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成人急性坏死性脑病1例报告
- 王京,张昱雯,苗俊杰,陈静,邵文琦,吴帅,丁晶,汪昕
- 2023  Vol.  30(2):    364-367
    [摘要]140     [PDF]52HTML 标准与规范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临床诊疗实施建议
- 王妍,陈慧勇,林瑾仪,陈佳慧,周宇红,张英梅,张宏伟,朱玮,胡洁,赵刚,杨向东,杜世锁,李晓宇,施国明,崔洁,吴薇,李静,章箎,王聪,刘荣乐,李政,王春晖,程蕾蕾,葛均波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被应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为患者带来显著临床获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并发症风险。ICIs相关心肌炎是其中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日益为临床带来新挑战。本临床诊疗实施建议聚焦ICIs相关心肌炎的危险因素、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监测转归和治疗重启等关键临床问题,参考国内外相关共识或指南和新近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为ICIs相关心肌炎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和建议。
- 2023  Vol.  30(2):    368-391
    [摘要]200     [PDF]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