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专区


版权信息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  编:樊 嘉
  •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79号18号楼517
  • 邮政编码:200032
  • 电  话:021-51217570
  • 电子邮件:zglcyx@vip.163.com
  • 国际标准刊号:1008-6358
  • 国内统一刊号:31-1794/R
  • 邮发代号:4-636
  • 单  价:25.00
  • 定  价:150.00

友情链接

期刊搜索

当前目录

  • 中国临床医学
  • 2024年 第31卷 第1期
  • 出刊日期:2024-02-25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临床医学类学术期刊。本刊创刊于1994年,1998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为双月刊,逢双月25日出版。

详细信息

2024年第31卷第1期

(下载当期目录)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 主编寄语
    • 三十而立再出发,创新发展谱新篇
      樊嘉
      2024  Vol.  31(1):    1-2    [摘要]391    [PDF]99HTML
    • 专题报道:经桡动脉入路的泛血管疾病介入诊疗
    • 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汪若晨,戴宇翔,葛均波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是常用的冠脉疾病微创检查及治疗术。经桡动脉入路是目前国内外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这一入路从诞生伊始,便逐步发展,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更新,目前作为手术的常规入路已被广泛认可。同时,有充分证据表明,经桡动脉入路可以胜任复杂、高危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经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迅速,普及率极高。中国的冠脉介入治疗指南比欧洲、美国更早一步就推荐将经桡动脉入路作为手术入路的首选。虽然经桡动脉入路也存在一些客观限制,但随着器械的进步及介入医师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远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也在不断开展。此外,经桡动脉入路在外周动脉介入及神经介入领域的应用亦在探索之中。
      2024  Vol.  31(1):    3-11    [摘要]404    [PDF]77HTML
    •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思考
      刘斌,李智,杨志刚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具有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但存在学习曲线长、受到桡动脉及上肩部解剖因素限制、专用器械缺乏等缺点及难点。经桡动脉入路很少存在绝对禁忌证,远端及左侧桡动脉入路也逐渐作为入路选择,而通过无鞘经桡动脉入路或更大内腔的桡动脉鞘及器材组合,可以更广泛地开展各种神经介入手术。但在目前缺乏高级别证据的背景下,经桡动脉入路在颅内动脉瘤、颈动脉支架、机械取栓等神经介入治疗场景中仍存在一定困难及挑战,应用时更应权衡利弊。
      2024  Vol.  31(1):    12-16    [摘要]208    [PDF]55HTML
    • 经桡动脉入路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展望
      黄松江,张雯,颜志平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已成为冠脉介入手术中的标准入路方式, TRA 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有创伤小、舒适度高等优点。近年来, TRA 在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正逐步得到重视,然而其在临床推广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本文总结了 TRA 在外周介入治疗中的优势与挑战,并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深入探讨了其在外周介入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本文对 TRA 在外周介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
      2024  Vol.  31(1):    17-24    [摘要]203    [PDF]92HTML
    • 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血管外科处理
      刘浩,董智慧,符伟国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现已成为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首选入路方式。随着 TRA 患者数量的增加,其并发症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TRA 相关并发症可根据发生时期分为术中、术后并发症,根据是否涉及出血事件分为出血性、非出血性并发症。若能早期识别术中并发症如桡动脉夹层、穿孔、痉挛及导管弯折断裂等,可通过腔内方法干预,预后良好。术中并发症及穿刺点处理不当可发生血肿、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对于上述并发症,若保守治疗方法无效,应尽早外科干预,避免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截肢。桡动脉闭塞为最常见的 TRA 相关并发症,患者可能无手部缺血症状,但通畅的桡动脉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对于桡动脉闭塞,应及时监测、尽早发现并干预。目前,TRA 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较少,且病例数量有限,亟需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
      2024  Vol.  31(1):    25-29    [摘要]236    [PDF]45HTML
    • 经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肢并发症护理研究进展
      崔嘉盛,李月,姚亮,沈徐韬,陈务贤,朱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经桡动脉入路作为 PCI 的主要血管入路,由于其便捷性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而被广泛采用。然而,经桡动脉入路 PCI 仍存在血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针对经桡动脉入路 PCI 并发症的管理非常重要。本文对经桡动脉入路 PCI 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要点进行阐述,期望增加临床医护对桡动脉入路并发症的认识,为 PCI 患者争取更大获益。
      2024  Vol.  31(1):    30-35    [摘要]216    [PDF]61HTML
    • 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兰金玲,陈坤,黄嘉,戴宇翔,葛均波
      目的 比较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经双侧桡动脉入路或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实施冠状动脉 CTO 介入治疗的患者。对比2 组患者基线数据,手术策略,术中参数(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射线量、造影剂用量和肝素用量等),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336 例患者,其中 76.8% 的患者经双侧桡动脉入路完成介入治疗。与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组相比,经双侧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时间短,造影和肝素用量少(P<0.05)。经双侧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成功率不劣于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组(P>0.05)。经双侧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 CTO 介入治疗,出现冠状动脉穿孔、血管入路并发症及急性肾损伤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经双侧桡动脉入路已成为冠状动脉 CTO 介入治疗的重要入路,其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24  Vol.  31(1):    36-40    [摘要]245    [PDF]58HTML
    • 基于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及应用
      李宸,刘斌,杨瀚涛,高洋,刘腾飞,周浩,江瀛川,杨志刚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 年 7 月至 2022 年 2 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 186 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 CTA 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手术中进行弓上脑供血动脉超选患者的弓上脑供血动脉分为 1 型(普通型)、2 型(中等难度型)及 3 型(困难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超选成功率及透视时间。结果 186 例患者共 394 根目标血管, 1 型、2型、3 型分别为 164、151、79 根。1 型血管超选成功率 100%(164/164),透视时间平均(6.98±2.19) s; 2 型血管超选成功率 100%(151/151),透视时间平均(7.16±2.40) s; 3 型血管超选成功率 81.0%(64/79),透视时间平均(14.32±5.10) s。不同分型患者间超选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型透视时间与 1 型、2 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关系进行的桡动脉入路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策略,其中 3 型目标血管超选成功率相对较低,材料及技术要求更高。
      2024  Vol.  31(1):    41-45    [摘要]182    [PDF]49HTML
    • 持续动脉压监测对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术中导管扭转打结的预防价值
      高洋,刘斌,李智,李宸,杨瀚涛,刘腾飞,周浩,江瀛川,杨志刚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持续动脉压监测在发现导管扭转打结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 7 月至 2019 年 12 月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 116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 80 例造影过程中接受持续动脉压监测(测压组),另 36 例作为无测压组。在操作过程中,动脉压力差变小甚至曲线变平提示导管某段发生扭转打结。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等基本临床病例信息,手术适应证、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压组动脉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低于无测压组(0 vs 8.33%, P=0.047)。结论 持续动脉压力监测有助于发现早期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进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2024  Vol.  31(1):    46-49    [摘要]169    [PDF]55HTML
    • 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诊疗专家共识对照解读
      张鑫,方亦斌,杨志刚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是神经介入诊疗的新兴领域和发展趋势,近期我国有两部相关专家共识陆续发布,为行 TRA 神经介入诊疗提供规范性指导。本文通过归纳与对比两部共识的异同,并结合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对两部专家共识进行解读,为行 TRA 神经介入的医师提供参考。
      2024  Vol.  31(1):    50-55    [摘要]172    [PDF]48HTML
    • 《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杨敏捷,颜志平
      2023 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介入专家制定了首个《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本文将对共识中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外周介入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局限性、桡动脉解剖学特征、患者选择、操作规范、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辐射剂量及学习曲线 7 大方面的主要观点以及共识出台的背景进行解读。
      2024  Vol.  31(1):    56-59    [摘要]168    [PDF]83HTML
    • 论著
    • 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T细胞受体组库特征分析
      宋娟,王林林,胡洁,宋元林,童琳
      目的 比较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 T 细胞受体(TCR)组库的免疫学特征。方法 收集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1 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 5 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PEMC),提取基因组 DNA,采用 Illumina MiSeq 平台对 TCR 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TCR 组库的多样性等特征。结果 PBMC 和 PEMC 中的 TCR 克隆型、VJ pairs 和互补决定区 3(CDR3)序列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BMC 中检测到的 TCR 克隆数量高于 PEMC(P<0.05), VJ pairs 和 CDR3 数量与 PEM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MC 和 PEMC 配对样本的共有 VJ pairs 数量占总 VJ pairs 的比例高于共有克隆型和 CDR3 序列的数量比例(P<0.05),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MC 中高扩增克隆(HEC)数量和占比均高于 PBMC。同时鉴定了 36 个在PBMC 和 PEMC 中差异表达的 VJ pairs,其中 25 个在 PEMC 中表达升高、9 个在 PEMC 中表达降低。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 TCR 组库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性变化,可能为肺癌重要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2024  Vol.  31(1):    60-67    [摘要]280    [PDF]104HTML
    • m6A-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对结肠癌预后及免疫疗效的预测价值
      沈超琴,刘韬韬
      目的 探讨结肠癌中 m6A- 脂肪酸代谢相关 lncRNA,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为结肠癌患者诊治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 从 TCGA 数据库中获取结肠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信息。通过 Pearson 相关分析筛选出 m6A- 脂肪酸代谢相关 lncRNA。采用单因素、LASSO 及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构建基于 lncRNA 表达的风险模型;通过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ROC 曲线及列线图验证风险模型的准确性。比较高风险组及低风险组结肠癌患者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从 TCGA 数据库中鉴定出 670 个 m6A 相关 lncRNA 及 1 011 个脂肪酸代谢相关 lncRNA,其中 39 个交叉的lncRNA 具有预后意义。通过 LASSO 及多因素回归构建了包含 5 个 m6A- 脂肪酸代谢相关 lncRNA 的风险模型,风险评分较高者预后较差。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表明风险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HR=11.8, 95%CI 3.6~38.7)。ROC曲线显示其预测患者 1 年、3 年、5 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58 (95%CI 0.611~0.905)、0.793 (95%CI 0.708~0.877)和 0.815 (95%CI 0.722~0.907)。相较于高风险组,低风险组肿瘤有更多的 M1 型巨噬细胞浸润(P<0.05),免疫检查点基因(CD44、TNFRSF9、CD40LG、CD48、CD244、IDO1、HAVCR2、CD27、ICOS、LAIR1、TMIGD2、CD28、TIGIT)表达增高(P<0.05)。结论 该 m6A- 脂肪酸代谢相关 lncRNA 风险模型可用于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及免疫疗效。
      2024  Vol.  31(1):    68-77    [摘要]227    [PDF]71HTML
    •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预后预测价值
      施淼颉,魏征,刘澎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creative protein/albumin ratio, CAR)预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纳入 2004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初诊的胃 MALT 淋巴瘤患者,计算其 CAR。通过 X-tile 软件获取最佳 CAR 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 CAR 组和高 CAR 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及生存资料。应用 Cox 分析和 Kaplan-Meier 法分析 CAR 在胃 MALT 淋巴瘤的预后预测意义。结果 CAR 的最佳临界值为 0.05。与低 CAR 组(CAR<0.05, n=66)相比,高 CAR 组(CAR ≥ 0.05, n=27)中高龄(70 岁以上)、贫血患者更多, C 反应蛋白水平、β2- 微球蛋白水平更高,白蛋白水平更低(P<0.05)。Cox 多因素分析示IgG 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HR=0.528,95%CI 0.304~0.915, P=0.023)。低 CAR 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长于高 CAR 组(172.8 个月 vs 112.7 个月,P=0.020)。不同 MALT-IPI 评分组患者 O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AR 联合 MALT-IPI 评分 2 分患者 OS 明显短于 0 分和 1分患者(P<0.05)。结论 高 CAR 组患者预后更差, CAR 可用于评估胃 MALT 淋巴瘤患者预后。
      2024  Vol.  31(1):    78-84    [摘要]249    [PDF]67HTML
    • 儿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唐文娟,邵珍珍,季涧琳,陆群峰,陈嘉玲
      目的 构建儿科医务人员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 PPRR(预防、准备、反应、恢复)风险管理模型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构建儿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体系;采用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儿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内容和各指标权重。结果 最终获得一级指标 4 个、二级指标 13 个、三级指标 37 个,并确定相应指标的权重系数。2 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 和 94.44%,专家判断系数(Ca)均为 0.922,熟悉程度(Cs)均为 0.811,权威系数(Cr)均为 0.866 5。结论 基于PPRR 风险管理模型构建的儿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后续仍需在实践中继续优化和完善。
      2024  Vol.  31(1):    85-91    [摘要]196    [PDF]54HTML
    •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测量左心耳开口与左心耳封堵术成功植入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
      杨晓敏,刘博
      目的 探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3D-TEE)成像、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2D-TEE)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测量左心耳开口内径与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 2019 年 1月 3 日至 2020 年 1 月 25 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LAAO)的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术前分别采用 2D-TEE 和 3D-TEE 评估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采用 DSA 进行术中左心耳造影并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比较 3 种影像学方法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和最终植入的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 180 例患者,年龄(68.25±9.15)岁,男性 112 例(62.2%)、女性 68 例(37.8%),CHA2DS2-VASc 评分(3.56±1.76)分,左房前后径(46.00±6.31) mm。180 例患者均成功植入 Watchman 左心耳封堵器,最终植入的封堵器直径为(28.1±3.2) mm。术前 3D-TEE 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为(24.67±2.67) mm,显著高于2D-TEE 的测量值[(20.95±2.91) mm, P<0.001]和 DSA 的测量值[(23.91±2.79) mm, 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3D-TEE、2D-TEE 和 DSA 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与最终植入封堵器大小均正相关(r=0.862、0.614、0.656, P<0.001)。结论 3D-TEE 通过三维容积成像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显著高于 2D-TEE 和 DSA 测量的数值,且与成功植入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最强。
      2024  Vol.  31(1):    92-99    [摘要]176    [PDF]54HTML
    • 短篇论著
    •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马妍,郭凌川,黄山,杨倩倩
      目的 探讨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leomorphic rhabdomyosarcoma, P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08 年 6 月至 2023 年 3 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PRMS 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经过,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生存状态及有无复发和转移。结果 共纳入 6 例 PRMS 患者,其中男性 5 例,女性 1例;年龄 29~77 岁,平均年龄 54.17 岁;发病部位分别为右上臂、右肾盂、左鼻窦/颈部/下颌、右肩背、右臀大肌和鼻咽部。4 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中, 1 例表现为涕中带血,喉部异物感; 3 例表现为肿块进行性增大,其中 2 例伴压痛,影像学均提示占位性病变。组织学上, 3 例(50%)有凝固性坏死, 4 例(66.7%)呈典型的多形性肉瘤形态, 2 例(33.3%)以异型的梭形细胞为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6 例(100%)弥漫表达 desmin, 5 例(83.3%)灶性表达 myogenin, 4 例(66.7%)灶性表达 MyoD1, 1 例(16.7%)灶性表达 SMA; Ki-67 增殖指数 30%~70%。6 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4 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均于术后进行放疗和(或)化疗,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或转移后死亡。结论 PRMS 作为一种罕见的横纹肌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方法。
      2024  Vol.  31(1):    100-105    [摘要]217    [PDF]58HTML
    • 应激性心肌病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分析
      戚占如,徐芳,陈慧,姚静,方爱娟
      目的 探讨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院内并发症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2014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生存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n=18)和死亡组(n=5),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特征、院内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25 例患者中,76% 为女性,年龄 38~97 岁,平均(68.6±13.1)岁。7 例(28%)患者入院时出现了心、肺相关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 42个月,随访过程中失访 2 例、死亡 5 例,呈植物人状态 1 例。死亡患者中,在院期间心源性死亡 2 例,另 3 例出院后分别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恶性肿瘤及重症感染死亡。死亡组患者年龄及 ST 段抬高总和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应激性心肌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是其主要并发症,而远期死亡主要原因为其他临床因素。
      2024  Vol.  31(1):    106-112    [摘要]194    [PDF]62HTML
    • 西安市社区老年居民失能状况评估分析
      常文星,袁超,胡婵,褚美琴,雷涛,杨欢,王琦侠
      目的 评估西安市社区老年居民的失能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2 年 3 月 1 日至 2022 年 7月 31 日在西安市 4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 60 岁以上老年居民为调查对象,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运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 2.0) 12 条简表评估纳入人群的失能情况和程度,并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不同维度失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纳入 1 014 人,其中失能人数为 233 人,失能率为 22.98%。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80 岁、非在婚、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收入<支出、患 2 种及以上慢性病的人群失能率和WHODAS 2.0 得分均较高(P 值均<0.05)。社区老年居民的认知水平失能 WHODAS 2.0 得分(31.49±41.59)分显著高于身体活动水平(20.86±51.25)分,(t=5.127, 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老年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失能的危险因素为 ≥ 70 岁(OR=1.54~8.5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1.87~4.50)、收入< 支出(OR=1.58~2.66)和患 2 种及以上慢性病(OR=3.03~4.99)。认知水平失能的危险因素为 ≥ 80 岁(OR=3.70~6.7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1.98~5.57)、收入< 支出(OR=1.85~3.68)、患 2 种及以上慢性病(OR=2.77~3.92)。结论 社区老年居民的失能率随年龄增加和健康状况变差而上升,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低也是导致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居民认知水平失能要显著高于身体活动水平失能,因此,改善老年居民的认知水平将是今后防治老年失能的关键任务之一。
      2024  Vol.  31(1):    113-120    [摘要]186    [PDF]50HTML
    • 技术与方法
    • 带蒂内乳动脉穿支皮瓣在内下象限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
      屈洪波,朱芳,何建怀,王先明
      目的 探讨采用带蒂内乳动脉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 IMAP)皮瓣修复内下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局部缺损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2021 年 2 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 12 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肿瘤均位于内下象限,所有患者均采用带蒂 IMAP 皮瓣修复保乳术后乳房局部缺损,记录每次穿支血管解剖情况,观察手术相关指标(皮瓣制作时间、切除病灶组织量、手术时间及切缘二次扩切率)及术后并发症,评价术后美容效果。结果 12 例患者的整形保乳术均成功完成,术中发现内乳动脉穿支血管相对恒定,皮瓣制作耗时为(12±2) min。术中切除病灶组织量为(98.0±16.5) g,手术时间为(105±15) min,切缘二次扩切率为 16.7%。术后有 1 例出现皮瓣尖端坏死及 1 例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均痊愈,余 10 例均一期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6.7%。术后美容效果评价优良率为 91.7%,术后平均随访 36 个月,未见局部复发,仅 1 例出现骨转移。结论 采用带蒂 IMAP 皮瓣修复内下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手术可操作性强,创伤小,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2024  Vol.  31(1):    121-125    [摘要]178    [PDF]41HTML
    • 综述
    • 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检查点糖基化对免疫治疗策略的影响
      周仕钊,常文举
      糖基化是一种普遍且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相较正常组织,肿瘤组织存在高度异常的蛋白糖基化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检查点常发生糖基化,且其糖基化形式具有稳定蛋白和调控蛋白功能的作用。诸如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 1(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等免疫检查点分子均存在多个 N- 糖基化位点,糖基化修饰防止其被蛋白酶体降解,下调抗肿瘤免疫,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本文针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检查点分子,综述糖基化修饰对该类分子表达及功能的影响,以期通过糖基化干预这一新策略,提高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疗效。
      2024  Vol.  31(1):    126-132    [摘要]200    [PDF]53HTML
    • 抗革兰阴性菌的新药临床研究进展
      姚雨濛,陈璋璋,单玉璋,潘珏,胡必杰
      耐药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 GNB)的治疗难度大,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GNB 主要病原体包括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产头孢菌素酶和耐碳青霉烯类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者最难治疗。近年来,国际上研发了多种具有抗 GNB 活性的抗生素。本文对 10 种新型抗生素进行综述,包括替莫西林、头孢地尔、头孢洛扎/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头孢吡肟/enmetazobactam、美罗培南/韦博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巴坦、氨曲南/阿维巴坦、依拉环素和普拉佐米星,介绍其作用机制、抗菌谱和潜在不良反应,并结合最新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HAP/VAP)、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 IAI)和复杂性泌尿道感染(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UTI)的临床研究,总结其适应证及临床潜在应用范围。
      2024  Vol.  31(1):    133-142    [摘要]178    [PDF]48HTML
    • 抗体药物Fc段结构域改造研究进展
      刘爽,孙钰芳,邱熙然,安毛毛,慎慧
      抗体是生物体内应对外来物质入侵时产生的主要保护物质,是保护生物体的重要分子。对抗体的 Fc 段进行改造可有效延长抗体的半衰期,大大减少给药剂量; Fc 段介导的抗体效应子的功能也可以根据疾病特殊性进行上调或下调,实现治疗效果最大化。同时,仅有 Fc 片段的抗体,也可具备结合抗原的能力,通过缩小抗体分子的大小,可大大减少抗体分子量大的限制,为抗体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除抗肿瘤作用外,抗体分子在抗感染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抗感染中和抗体 Fc 区进行工程改造,可有效促进保护性的细胞免疫效应,增强抗病毒活性并延长半衰期。本文总结了抗体 Fc 结构域的功能特性及优化策略,并介绍 Fc 结构域优化改造所介导的生物学效应及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2024  Vol.  31(1):    143-153    [摘要]218    [PDF]46HTML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冠状动脉阻塞的风险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
      印敏燕,陆云涛,魏来,王小林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标准术式,目前适应证正逐步扩展应用于年轻及存在中低外科手术风险的患者。冠状动脉阻塞(cor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CAO)是TAVR 相关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率低,但死亡率很高。本文主要对 TAVR 相关 CAO 的危险因素识别、术前规避措施及术中处理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降低其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进而改善主动脉瓣疾病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2024  Vol.  31(1):    154-160    [摘要]165    [PDF]55HTML

    信息公告

    更多>>

    医学教育

    更多>>

    在线期刊

    下载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