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海沃德医疗中心, 上海 200120
2. WorldPath Clinic International, Shanghai 200120, China
腋臭是一种常见病,受激素分泌影响,多发病于青春期[1]。腋臭患者一般有家族遗传史,腋下分泌物有特殊臭味,全球发病率约为3%[2]。目前,临床治疗腋臭的方法有外用药物及遮掩剂、光电治疗、注射治疗及手术治疗等[3-4]。miraDry微波治疗术是一种新技术,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微波将热能以非侵入性方式传递至真皮与脂肪交接部位,高效破坏汗腺细胞,同时搭配水冷却系统降低皮肤温度,以保护真皮层和表皮层免受热能损伤[5]。与传统的负压抽吸搔刮术相比,miraDry微波治疗无侵入性,无须开放手术切口、缝合、拆线,且避免了瘢痕形成,因而患者满意度更高。本研究比较2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21年7月—2022年7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的95例腋臭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50例,年龄18~45岁。纳入标准:依据Bang等[6]制定发布的标准,患者腋臭满足2~3级。排除标准:严重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植入仪器患者;皮肤恶性肿瘤、治疗部位有感染、瘢痕体质的患者;月经期、妊娠、哺乳期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局部麻醉不耐受病史患者;既往有针对腋臭的其他治疗史患者。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miraDry微波治疗仪和负压抽吸搔刮术治疗。其中,48例接受miraDry微波治疗仪(Miramar Labs公司,型号:MD4000)治疗,47例接受负压抽吸搔刮术治疗。入组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案术前彻底清洁腋窝部位,备皮。患者仰卧位,90°外展双侧上肢,暴露腋窝。试验组应用miraDry转印纸对腋窝治疗区域进行标记,对照组在距离腋毛生长边缘外侧1 cm处用记号对拟治疗区域进行标记。碘伏消毒皮肤3次、铺巾。在2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20 mL利多卡因(2%)和0.5 mL肾上腺素(0.1%),成功配制肿胀麻醉液,两组拟治疗区行肿胀麻醉。
1.3 试验组治疗过程双腋窝拟治疗区均匀涂抹润滑剂,治疗仪能量调至5档,根据标记点行微波治疗。同时开启水冷却系统保护真皮层和表皮层免受热能损伤。治疗结束后,在治疗区域放置冰袋冰敷(图 1)。
![]() |
图 1 治疗前后淀粉实验 A:右腋窝治疗前;B:右腋窝治疗后12个月;C:左腋窝治疗前;D:左腋窝治疗后12个月。 |
在腋窝下外侧距腋毛边缘0.5 cm处顺横纹切开皮肤0.5 cm,针头穿刺定位。吸脂针钝性分离至标记线后应用单孔吸脂管连接负压抽脂机,放射状抽吸真皮下脂肪、毛囊及汗腺层面。直至残留腋毛可轻松拔除,生理盐水冲洗后挤出皮下残液,切口放置皮片引流,缝合。术后棉垫填塞腋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2周内避免将上肢抬到肩部以上或外向过伸,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量排汗,定期换药,术后门诊复查,拆线(图 2)。
![]() |
图 2 抽吸搔刮术 A:右腋窝术前;B:右腋窝术中;C:右腋窝术后;D:左腋窝术前;E:左腋窝术中;F:左腋窝术后。 |
两组均术后密切随访1年,随访时要求患者做同术前相同负荷的运动并通过气味试验来评判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7]。痊愈:术后1年腋部无臭味(0级);显效:术后1年腋部有轻微臭味(1级);无效:术后1年腋部臭味与术前无异;复发:术后即刻无臭味(0级),术后1年腋部臭味达到2级或2级以上。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复发率=复发数/(痊愈数+显效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收集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所有数据处理应用SPSS 23.0软件,检验水准(α)为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1)。
组别 | 年龄/岁 | 性别 | 病情程度 | |||
男 | 女 | 2级 | 3级 | |||
试验组(n=48) | 23.15±4.86 | 21 | 27 | 17 | 31 | |
对照组(n=47) | 23.38±5.64 | 24 | 23 | 15 | 32 | |
t/χ2 | 0.215 | 0.510 | 0.130 | |||
P值 | 0.830 | 0.475 | 0.718 |
术后1年,试验组经微波治疗的48例中,40例痊愈、6例显效、2例无效,有效率95. 83%;2例复发,复发率4.35%。对照组经负压抽吸搔刮术治疗的47例中,43例痊愈,3例显效,1例无效,有效率97. 87%;1例复发,复发率2.17%。两组有效率和复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2、表 3)。
试验组无患者发生血肿、腋神经损伤、皮肤坏死、切口裂开、感染和瘢痕增生等。对照组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2.77%,包括1例皮下血肿、1例皮肤坏死、4例皮肤瘢痕增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541,P=0.033;表 4)。该6例患者经伤口引流、换药或瘢痕治疗处理后均好转。
大汗腺的分泌功能受性激素调节,青春期性激素分泌旺盛,故腋臭多发。多数腋臭患者有家族史,以青壮年女性多见,老年后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8]。腋臭会给患者带来人际交往的不便,影响身心健康。腋臭的治疗方法众多,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方法包括外用药物、注射药物、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包括传统手术治疗、微小切口手术治疗等,其中负压抽吸搔刮术是一种联合术式,因操作简单、恢复快、切口小、效果确切成为腋臭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是,因其为侵入式治疗手段,所以可导致诸多并发症,如术后出血、水肿、血肿、皮肤坏死、瘢痕等[9]。
miraDry技术是一种新型微波治疗腋臭和多汗症的方法,原理是利用特定频率的微波能量破坏腋窝汗腺组织,并配合水冷却系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以保护表皮及真皮层上方不受热能影,从而解决腋臭和多汗问题[10]。相比手术治疗方法,miraDry技术的优点在于其非侵入性,不需要手术和使用注射药物,风险较小,恢复时间较短。miraDry有更高效、更安全、更快速、更经济的优势。本研究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与复发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miraDry微波治疗技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miraDry微波治疗腋臭是一种高效、安全、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案。其完全无创、恢复快的特征对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
徐战峰, 唐勇. 两种微创方法治疗腋臭的疗效观察[J]. 海军医学杂志, 2008, 29(1): 37-38. XU Z F, TANG Y. Observation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osmidrosis[J]. J Navy Med, 2008, 29(1): 37-38. [CNKI] |
[2] |
GLASER D A. A demographical analysis of hyperhidrosis[J]. Am Acad Dermatol, 2007, 56(2): AB46.
|
[3] |
张丽康, 孟镔, 王立宇, 等.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腋臭临床疗效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 23(2): 172-174. ZHANG L K, MENG B, WANG L Y,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for axillary osmidrosis[J]. J Reg Anat Oper Surg, 2014, 23(2): 172-174. [CNKI] |
[4] |
丁卫, 李高峰, 张博. 小切口皮下修剪联合负压抽吸搔刮术治疗腋臭[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7, 28(9): 562-563. DING W, LI G F, ZHANG B. Treatment of bromhidrosis by small incision subcutaneous pruning combined with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scraping[J]. Chin J Aesthetic Plast Surg, 2017, 28(9): 562-563. [CNKI] |
[5] |
JOHNSON J E, O'SHAUGHNESSY K F, KIM S. Microwave thermolysis of sweat glands[J]. Lasers Surg Med, 2012, 44(1): 20-25.
[DOI]
|
[6] |
BANG Y H, KIM J H, PAIK S W, et al. Histopathology of apocrine bromhidrosis[J]. Plast Reconstr Surg, 1996, 98(2): 288-292.
[DOI]
|
[7] |
PARK Y J, SHIN M S. What is the best method for treating osmidrosis?[J]. Ann Plast Surg, 2001, 47(3): 303-309.
[DOI]
|
[8] |
张豫凤, 杨艳, 赵东利, 等. 性激素对腋臭发病影响的研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 26(9): 675-677. ZHANG Y F, YANG Y, ZHAO D L, et 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ex hormones on the incidence of osmidrosis[J]. China J Lepr Skin Dis, 2010, 26(9): 675-677. [CNKI] |
[9] |
陆思锭, 殷国前, 潘新元, 等. 皮下修剪术与搔刮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5, 44(12): 829-834. LU S D, YIN G Q, PAN X Y, et al. Clinical efficacy of subcutaneous pruning and curettage treatment for axillary osmidrosis: Meta analysis[J]. J Clin Dermatol, 2015, 44(12): 829-834. [CNKI] |
[10] |
LEE S J, CHANG K Y, SUH D H, et al. The efficacy of a microwave device for treating axillary hyperhidrosis and osmidrosis in Asians: a preliminary study[J]. J Cosmet Laser Ther, 2013, 15(5): 255-259.
|